为促进上海师范大学优质课后服务资源推广和辐射各集团校,推动高校学术理论与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的融合共生,以一体化合作生态帮助学校实现高开高走,10月13日、14日,为期两天的“优化校外培训服务研讨会暨上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首届附属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推进会”在上师嘉初顺利举行。活动分为“师生研学”与“专家论坛”两个部分。
“研”续成长 “学”有所想
10月13日下午,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师生开展项目化研学活动,分设三条“回嘉之旅”路线,回望八百年练川的礼乐教化之风,共同走进这座近悦远来的未来之城。
嘉定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分设“疁城印迹”和“练川集萃”两大展区。“疁城印迹”通过建制沿革、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部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嘉定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练川集萃”展出馆藏的百余件珍品,文物种类涵盖瓷玉器、竹木牙雕、书画等。馆内陈列以翔实的史料和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令同学们在行走中启迪智慧,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心感受城市特色风貌。
嘉定区规划展示馆
以“创新活力城,宜居新嘉定”为主题,讲解员分别介绍了“嘉定印象”“风雅疁城”“成就纵览”“蓝图总绘”“活力新城”“宜居宜业”“未来体验”七部分展区。馆内通过声光电全景展示和法华塔等模型,同学们在多重感官盛宴下追溯嘉定八百年来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在总模型展区,巨大的数字沙盘将嘉定三大示范样板区及新城核心呈现眼前,形成充满科技感的沉浸式空间,让大家对嘉定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韩天衡美术馆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黑色与白色的碰撞,是韩天衡美术馆从外观上给同学们的第一印象。主体建筑由飞联纺织厂原址改建而成,既保留文化沉淀,又增添视觉创新。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大家在艺术足迹馆中深入了解韩先生的生平和历程,近距离地观赏中国传统书画篆印和不同流派的展品,结合创作背景、理念、主题等,真切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力,感受华夏古典和现代先锋两种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
嘉初学子围绕研学单上的任务设计,边走边记,边行边思,笔画间融入了所学所感,真正做到了在研中学、在行中思,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家国情怀,也为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凝聚更多的嘉初力量。
智慧交融 思想扬帆
10月14日,“优化校外培训服务研讨会——暨上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首届附属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推进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四友厅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会的与会专家有建筑工程学院胡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良副教授,影视与传媒学院陈劲松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许丽丽副教授,建筑工程学院董翰林老师。其他出席人员有基础教育处郭长江副处长、罗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周燕菊主任、陆超,上师大外派附属学校校长李昱辉、王通、张葳,上述各学院研究生代表以及上师嘉初等多所附属学校的中层和青年教师代表。
研讨会由上师嘉初校办主任李曾萍主持。活动伊始,上师嘉初校长李昱辉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举办目的,希望能在专家把脉下,以上师嘉初的课后服务实践为靶向,探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课后服务如何更好地融合校外资源,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和特色化发展。
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郭长江肯定了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强调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中需重点关注规范化、特色化、持续化问题,基于上师大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借力市教委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对于课后服务工作的持续化保障。
接着,上师嘉初徐婉迪主任、金玲玲主任分别从德育、教学条线对学校课后服务现状、科技等专项工作进行汇报,列举了学校课后服务的亮点工作和实际困难。
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强课后服务供给进行磋商研讨。胡振院长谈到,应当紧密结合国家的政策,以更高的格局理解“课后服务”,要对标国家政策导向,突出工程和前沿基础,重视科学教育均衡化,在“双减”下做好创新“加法”。建筑与工程学院董翰林以《工程素养导向的结构化项目式教学》为题,阐释了在工程思维下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原理和实践。刘建良副教授提出应当关注课后服务的系统化,贯彻思政要求,服务于学校整体思政目标。陈劲松副教授介绍了戏剧教育发展的“三部曲”发展过程,提出要进一步向相关附属学校播撒戏剧教育的“火种”。许丽丽副教授认为,课后服务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科的融合性、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知识框架的综合性。
在交流环节,各附属学校校长、基础教育研究院代表与研究生们充分交流想法。附属青浦实验学校校长张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情况,认真把握课标。附属崇明正大中学校长王通认为可以将校本课程和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附属青浦实验中学副校长胡俊交流了本校实施课后服务的特点与经验。基础教育研究院科研员陆超表示,研究院会继续研究课后服务推进和保障机制,争取更多资源形成师大资源库,助力附属学校课后服务。此外,教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的研究生代表李乐、刘博扬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基础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周燕菊强调,上海师范大学的课后服务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承接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在“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借助课后服务做好社会实践,融合社区教育,将以“高起点,快发展”为目标,用活专家资源,扩大覆盖面积,把上师嘉初打造成为“样板校”,同时辐射更多附属学校乃至各校所处区域的课后服务整体发展。
最后,上师嘉初校长李昱辉以“从学术向实践的转化”“从研究向课堂的转变”“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型”“从高教向基教的转身”“从校内向校外的转换”概括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和成效,并再次感谢专家和同行的悉心指导。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更好提升附属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方案,更进一步密切了大学与附属学校、以及附属学校之间的联动共生,有利于构建优渥的教育合作生态。以此为契机,上师嘉初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课后服务资源,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路径和质量,助力学生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