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品】校家社协同,以爱育花开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班主任工作坊系列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6日

      图2(1).jpg 

     9月6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特邀上海开放大学李爱铭老师,为全体班主任及导师带来《后双减时代的校家社协同》主题讲座。李老师从教育进化、解读新政、教师发展、协同育人四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享教育良方。

     教育进化:“平视一代”的教育变革

       在如今的“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会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其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授知识发生冲突时,便会大胆地进行批判。面对“平视一代”,教育者往往面临着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因此,李老师重点强调:教师需要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性,避免产生深层次“爱无力”和孩子无意义“被内卷”的焦虑感,走出无法掌控未来的教育困境。

解读新政:“双减”政策推动校家社变局

       双减、摇号、限额、职教、五育并举、五项管理等系列新政下,李老师建议要厘清各阶段的内在逻辑。以“转型导向”视角,全面落实绿色指标,培养孩子成为身心健康、面向未来的人。同时,应在日常学习中舒缓家长焦急情绪,明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适应青少年发展观,从身体、认知、社会与情绪整体发展,不仅局限于狭义的“学习”。

图4(1).jpg

教师发展:用“乘法”将“负担”变为“赋能”

        作业分层、晚托看护、教学改革、全员导师……如何将种种看似“负担”对接专业成长的窗口,把“抱怨”变成研究“问题”?李老师建议:一、任务整合,如晚托与大队活动和劳动教育等结合。二、顶层设计,如教育目标的互相渗透和教育过程的多维支持。三、怀揣积极心态,在日常工作中独具研究慧眼,发挥专业效能。

协同育人:把“焦虑妈”变成“减负联盟”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家校协同该如何更好地实施呢?李老师指明教师要和家长共同转变“相异构想”,重视睡眠和运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整理和顿悟学习。此外,她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拥有无限想象空间,不妨在人生的赛道上换轨超车,扬长发展、多元成才,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图3(1).jpg

    参与讲座的老师们认真聆听、收获满满,纷纷赞同李老师的教育哲学,并表示必将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相信在校家社协同下,上师嘉初的孩子们一定能创造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