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师】打破学科壁垒,研修项目学习 ——鲍贤清教授专题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图1(1).jpg

     9月15日上午,我校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鲍贤清教授,为教师带来《项目式学习是何?为何?如何?》主题讲座。鲍教授从项目式学习的概念、意义、实施三方面,结合中外课堂案例,带领大家共同探索丰富新颖的课程模式。

项目式学习是何?

       鲍教授提出:尽管相关教学理念早已有之,但对于“做中学”等衍生概念,仍需要深入理解和区分。他通过比较做项目和项目式学习各环节的异同,阐明项目式学习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者”的重要特征和3个要件: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情、需要学生深度思考探究的核心   问题、最终完成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成果。

项目式学习为何?

      面临创新型教育模式难以全面开展的现状,项目式学习有何价值?鲍教授设置了一个趣味性十足的选择题展开互动。在场教师经过自我代入的分析和思考后,共同领悟项目式学习的深远意义。鲍教授总结道:在核心课程教学较完备的基础上,尝试往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素养与技术技能等方面培养更多元化发展的学生。

项目式学习如何?

       围绕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鲍教授以一个个精彩的教学案例为载体,详细讲解课程开展的要点。他具体介绍了道尔顿国际学校“街道中国际居民的信息收集项目”和教育实验室“好奇心盒子的设计思维课程”等,由此归纳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步骤:从生活环境中发现驱动性问题,有机融合跨学科主题,学生自主形成高阶能力和核心素养。

图7(2)(1).jpg

教师感悟


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我通过一系列案例更深刻地了解到,PBL的实施需要整合核心素养、高阶思维,在多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要基于真实挑战性问题,针对学习需要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反思,最终产出有创造性的成果。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增强跨学科素养,以积极开展PBL的探索。

                                                     ——郭欣雅

今天聆听了鲍教授的讲座,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和我们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含义,帮助我们厘清problem-based learning和project-based learning 学习方式的差异。讲座中,鲍教授强调项目化学习要引入其他学科的思维,但注意应当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整合,随后鲍教授给我们展示了项目化学习的一些成果,对以后设计和开展项目化学习带了很大的启发。

                                                     ——王芙荣

       鲍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既有前沿理论指导,也有实践案例分享,帮助在场教师们拓宽教育视野、提升学科应用能力。针对课堂环节安排、评价设计等疑问,鲍教授提倡在传统课堂中融入驱动任务设计,长期使用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提供现代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上师嘉初也将在教学中继续探索与创造,让嘉初学子的未来在项目化学习中熠熠生辉!